Loading

TransAsia Airways: LCC market development missing a Taiwanese brand

Direct News Source

22-Aug-2012 林明昇:低成本航空市場發展,獨缺臺灣品牌 呼籲政府可整合業者之力 成立國籍低成本航空公司

低成本航空的興起,已是世界趨勢,然目前亞洲國家,僅有臺灣在此一市場上缺席!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昇提醒,臺灣進入低成本航空市場時間越晚,受到的衝擊也將 越大!因此,林明昇建議,政府部門需要積極營造有利低成本航空發展的政策環境,並可朝「國家利益最大化」為考量,結合三大上市國籍航空公司,成立一個全新 的低成本廉價航空公司,以因應國際市場競爭!

林明昇今日(8月22日) 下午在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以「從台灣民航沿革看未來發展」為主題,進行專題演講,分享其對於低成本航空的國際趨勢觀察與個人看法。林明昇把接任復興航空董 事長以來,首場公開專題演講獻給交通部,以表達對政府主管機關的支持與重視。此為交通部空運培訓系列課程之一,與會者均為交通部所屬機關同仁(包括運輸研 究所、航政司、民航局及顧問公司)與航空同業,應邀演講貴賓均為國內民航業重量級學者、相關官員與具代表性之業者。

林明昇首先以年代為脈絡,將台灣民航史自1949年民航空運公司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為起點,分成六大發展階段,並分述政府幾項重大政策的制定,讓航空業歷經轉折發展,包括1987年宣佈開放天空政策,解除管制,讓國內航空市場一度出現百花齊放;在1995年達到10家,在歷經市場洗禮競爭後,於2000年合併為現今的六家。而2007年高鐵正式通車、2008年兩岸直航開啟,及2009年起廉價航空的開航,也讓國籍民航業者面對新時代的挑戰,重新調整公司定位與航線分佈。

林 明昇認為,從國內環境來說,先不論國內航線費率與燃油附加稅徵收規定,政府的民航發展政策不明確,以及民航法規的限制,特別是航權分配的公允性,再加上高 鐵與台鐵在運輸系統的競爭與可替代性,在在成為航空公司經營國內航線的一大挑戰。而從外部環境來看,從國際油價的影響變動世界性的經濟景氣衰退,到與日 韓、香港爭取中轉全球市場,及自中國爭取中轉歐美市場,台灣國籍業者的競爭壓力都相當嚴峻,也讓傳統航空業者積極加入聯盟,將過去航空公司間的競爭,轉換 成聯盟間的競爭。

林明昇指出,過去全方位服務航空與低成本航空截然二分的情勢已有變化,兩者都在修正既有經營模式,傳統航空公司不僅試圖自己成立低成本航空公司(如新加坡航空成立酷航),亦與既有業者合作新設低成本航空(如全日空與亞航合作),力求在盈利與永續發展間企圖取得平衡。

而近期多項美國、歐美以及亞洲地區的消費者調查排行,低成本航空也打破既有印象,展現服務高品質,包括2011年美國消費者專業雜誌乘客滿意度排行,第二名為JETBLUE;2012年7月5日發布的「2012年亞洲最佳品牌1,000強」調查,亞洲航空(AirAsia)與捷星航空(Jetstar) 的排名超過新加坡航空和國泰航空。而低成本航空有別於傳統航空業者統包式服務,把服務選擇權還給旅客,改採取點選式的服務選單等營運模式,都為航空業帶來 新思惟。而低成本航空亦在調整其定位與營運模式,包括部份低成本航空業者開始提供部份內含於票價的服務與增設商務艙,以及計畫自區域經營轉型國際經營,將 由原先單純點對點調整至入長程轉機需求,其既有系統平台是否能夠支援?事實上,包括香港甘泉航空與澳門的非凡航空都是因為跨足長程航線而宣告失敗,後續低 成本航空的定位,值得繼續觀察。

林 明昇觀察,臺灣航空市場已經分別在日本線、韓國線、新加坡線、馬來西亞線與菲律賓線等,受到來自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市場競爭,不過,在低成本航空的市場發展 上,獨缺臺灣品牌!目前東南亞、東北亞的低成本航空以臺灣為中心,呈現南北或北南飛航,未來更可能憑藉臺灣的地理位置優勢,往中國呈現東西或西東飛航。

林 明昇提醒,臺灣進入低成本航空市場時間越晚,受到的衝擊也將越大,因此,林明昇建議,在以國家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由國籍三家上市航空公司與航發會共同投 資,成立一個全新的國籍低成本航空公司,並交由專業無包袱的團隊進行經營,如此一來,既可在促進國籍民航業者間合作氣氛下,有效整合業者資源,並發揮各自 既有經營長才,配合國家政策,為國家爭取最大利益與搶佔市場商機。